財務自由 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 — 閱讀筆記 |言己,日常生活|
前陣子逛了一下書店,順手拿了幾本投資理財相關的書籍,而遠流出版的這本「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就是其中的一本,看完之後覺得有從中得到一些還蠻不錯的觀點,也將這些內容記錄下來,除了給自己看外,也分享給有需要的你。那我們就一起來「財務自由」吧!
活著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60歲後退休的人生?
作者葛蘭在金融海嘯時,失去了一份做了三年的工作。失去工作還不算慘,最慘的是找不到工作,身上所有的淨資產只有不到3美金,買不起想吃的墨西哥捲餅,卻給了作者一個思考的契機 — 人生精華的40年,不想只是困在辦公室裡,卻換來不知道是什麼的人生。
所以作者決定做出改變,設定了一個在當下看起來完全很難達成的目標:存到100萬美元,並「盡快」退休。而實際最後葛蘭做到了,也才有現在這本「財務自由」的創作。
而讓他做出改變,並且設定目標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65歲時不會一覺醒來發覺工作半輩子的自己,換來的只是將就的人生,他說:我想要更多錢,我想要更多的人生。
謹慎理財、努力創業、好好投資
5年後,作者葛蘭,靠著這三個項目,並且做到當下可以做到的最好狀態,來幫助自己完成100萬美元的目標達成。作者也不藏私地把他達到財富自由的方法、觀點,透過這本「財務自由-提早過你想過的生活」一書分享出來。
書的開頭,葛蘭用了兩個章節做開場白,除了介紹一下自己財富自由的契機,及他想跟大家分享的累積財富的觀點,而讀完後,我覺得作者一直都在提醒讀者「時間」的重要性,時間比金錢更重要,而且時間也可以為你帶來更好的複利效果。而我覺得頭兩章,是讀這本書前需要耐著性子看完的,這樣對於後面葛蘭分享的一些他自己在股票、房地產…的投資觀點上,會比較能理解,為什麼他覺得這些可以幫助往財富自由的方向前進。
而關於「謹慎理財、努力創業、好好投資」,作者整理了從這三個項目,他自己的做法,及對應作法的觀點說明,並且很佛心的整理了許多例子及表格。雖然這本書內,說得很多例子,都是從美國當地的角度出發,對於台灣的投資規則是不太受用的,也是需要再花點時間另外再去研究的。但我覺得例子只是方法解釋的輔助,某些例子雖然可以跳著看,但覺得每個例子背後的執行念頭及觀點,對於我這個讀者來說是有一些收穫的,我想對於之後在投資理財的規劃上,會有不同的想法。
如何用這本書來賺錢?
在分享作者在書裡面提到的幾個可以慢慢達成財務自由的計畫項目前,不得不先說很喜歡這本書的排版!整體上來說這本書每個章節內說的內容都太詳細了,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無私分享的心意,但是如果未來想要在挑重點來看的話,其實是有點小困難的,或許作者還是編輯有發現這個狀況,每個章節的最後,都有放上重點整理,就算之後想要複習,也不用苦幹硬幹的重看,可以透過重點整理快速回想,如果真的想再細看內容,在翻到對應的頁面即可,我很喜歡這個部分的貼心。
財務自由一書的開頭,作者就破題的將他成功達成財務自由的幾個步驟分享出來,而後面幾個章節,也慢慢地分享每個步驟對應的方法及觀點,包含股票投資及房地產..等,而這幾個步驟分別是:
- 弄清楚你需要多少錢
- 計算出你距離目標多遠
- 徹底改變你對金錢的認知
- 別再做預算了。重點在:那件事情對你的儲蓄影響最大?
- 利用你的正職
- 創設一項有利潤的副業並拓展你的收入來源
- 盡可能投資
弄清楚你需要多少錢
「你要先有目標,才能找到達標的最佳方式。」,作者在財務自由一書中,第一個提到的重點,就是要讀者思考現階段所認為的「財務自由數字」,這個數字的訂定,每個人都不同,有的人可能跟作者一樣所謂的財務自由就是代表財務獨立,但有的人可能只是為了2年後可以存到旅費去環遊世界…等,大家對於「自由」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但不管如何都一定要設定「目標」,但你可能會問,每年的狀況都不同,怎麼設定?其實作者也替你想到了,只要依造「目前的狀態」去設定「現在」的目標,未來「定期一年」依據每個階段不同的狀態去設定與調整就好。
那應該要怎麼算出自己的財務自由數字呢?
作者也分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計算你一年的開支,搭配百分之四的提領率的方式進行計算(百分之四的提領率,是作者參考相關研究,所定義出來較適合的計算數字)。也就是「你的年開支」/0.04,就能大概算出你的財務自由數字。當然「你的年開支」的數字,可以換算成其他有目的的內容,例如環遊世界基金。
當然可能你算出來的數字可能很大,作者也建議可以將自由數字拆解成小的、可達成的每日、每週、每月或每年的存款目標。即使每天多存一元,也能隨著時間產生很大的影響。另外作者也針對跟他一樣把「財務獨立」作為「財務自由」目標的讀者,設定幾個達成目標的階段,或許大家可以參考,依照自己的狀況,嘗試看看!
- 第一階段:計算你目前的每月支出,及最終目標的自由數字
- 第二階段:養活自己,要賺到能支應自己生活開銷的錢。此時所需的金額,等於你每個月開支的1倍
- 第三階段:脫離月底就透支的生活。此時所需的金額,等於你一個月開支的3到5倍
- 第四階段:穩定成長,你已經存下半年的生活費,而且沒有貸款。此時所需的金額,等於你每個月開支的6倍。
- 第五階段:擁有彈性,你的投資能支付最少兩年的生活費。此時所需的金額,等於你每月開支的24倍。
計算出你距離目標多遠
當知道目標之後,就要開始了解一下目前有多少錢、多少負債,計算出自己的淨值,以便知道自己的起點在哪裡,而剩下的應該要如何達成。這部分比較偏向理財,了解自己目前所有的資產及負債,有意識地去調整支出的項目及優先處理哪部分的負債。
作者也透過「財務自由」一書提到,他建議讀者每天可以花5分鐘來檢視你的財務狀況,作者也說當你順手後,就更可以去計算、承擔風險,也能看到更多機會。但這件事我覺得超難的,光固定時間去檢視,我就總是會忘記去看了…XD
徹底改變你對金錢的認知
對於累積財富,你想到是不是「收入-支出」呢?作者也在「財務自由」一書也提到,想要財富自由,這三個同等重要:收入、儲蓄、支出。但大部分理財的書籍大多只強調透過n種方式,來降低支出進而增加儲蓄,但作者也提到想快速達到財務自由,賺更多錢會比單純省錢更有威力。
重點是增加儲蓄率,因此不管是增加收入還是降低支出,都是有相同的效果的,只不過作者更推崇從「賺更多錢」出發。他也提到要有創業家心態,把握每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盡可能用各種方法降低支出、優化酬金、節稅、拓展收入來源…等,專注利用每一分鐘、每一小時幫你賺更多錢。
當然作者也有整理幾種賺錢的方法,分別是:正職工作、副業、經營企業、投資。而所謂的經營企業,不一定是要開立公司,也可能是擴大副業的規模而且、或是將副業轉為正職。而對於副業的選擇,作者認為「時間>金錢」,我們的正職工作已經花費時間為別人工作了,他建議副業如果可以選擇,盡可能用以下要點,作為選擇的依據:
- 你是為自己工作
- 報酬值得你付出的時間
- 符合你的喜好
- 你能選到新技能(技能是未來的資產)
- 有發展的潛力(可擴大或變成正職)
- 成為被動收入的潛力(可以僱人做事或建立經常性的收入來源)
當然作者也有提到,終極的被動收入是「投資」,而對應的投資方法及概念,作者在後面的章節也運用了他在美國的做法,提出了蠻多有趣的觀點,給讀者。
別再做預算了!
作者也提到,他超討厭做預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預算會增強不足的心態」,那是因為當不小心花超過,或買了自己絕對不需要的東西時,你會產生罪惡感。而越有罪惡感,就越無法堅持。
另外作者也認為,做預算省下的是小錢,無法幫你存下大錢。(但作者也有提到,做預算沒有不好,有些人就很適合這樣的方式,的確也有些人是透過這種方式積少成多,慢慢的往財務自由的方向前進。)而你唯一需要做的預算就是「控制大額的支出」:居住、交通與食物。
總之就是相同的地段,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盡可能地租租金相對低的房子,或是旅行時盡量選擇才藝換宿或打工換宿等免費住宿的方法,而交通、食物等等也是類似相同的概念。
我自己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當我看到作者提到要控制大額的支出:居住、交通與食物時,想到的都只有日常的一些支出,另如租金、通勤、每天的伙食,但其實除了日常,同樣的觀念也是可以延伸運用到每一個活動中,例如旅行、假日活動抑或是再進行大額交易時,例如:選擇了租車,而不是花一大筆支出買一台屬於自己的車。這是我在這個章節,得到的體會及領悟,當然作者講的方法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可以好好翻閱「第七章」。
利用你的正職
當初看到這個章節時,第一個想法是想,是指要利用正職工作的薪水去投資來創造複利及被動收入嗎?但看完這個章節後,才發現自己太淺了,除了賺錢外,重點還要利用正職才能享受的福利,以及對應的利用工作環境建立人脈、培養技能與大量學習。
所謂的利用正職享受福利,最簡單的來說就是利用正職工作來省勞健保的錢,邏輯上自由工作者,就算加入工會,也是需要自己負擔40%的費用,這個足足比進入公司上班要支出的費用是來得多的,另外作者透過美國的例子,要大家好好的運用公司提供所提供的保險跟節稅(台灣有沒有對應的福利,我也還沒研究出來,如果有人知道也歡迎留言交流囉~)的優惠,並且努力極大化美國的401K退休儲蓄帳戶,我想對應台灣應該是努力提高勞保的投保額度,雖然先別考慮破產的可能性,如果可以接受,能多存就盡量多存一點,當然你也可以把這部分的錢做比例分配,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同的,但「多存一點錢」這個概念是通用的!
而另外建立人脈、培養技能與大量學習,除了能幫助後續談加薪的籌碼(作者在書中也有提到幾點加薪談判的技巧,覺得有些內容是受用的,有興趣的人可以看財務自由的第八章)外,也能作為後續副業發展的投資,不要害羞去跟不同部門的同事學習他的工作技能及技巧,也不要覺得不關你的事,或許聊一聊就能找出有興趣的部分(但這也是我的罩門,應該要學習跟突破的地方),慢慢就能成為後續的長期投資,總之就是「要不斷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我也從這一章節看到了之前從來沒想過的「遠距工作」的可能,作者也很推崇大家可以盡可能地去爭取這方面的工作方式,在美國已經有些產業有這樣的型態,但在台灣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慢慢有這樣的方式出現吧~
創設一項有利潤的副業並拓展你的收入來源
努力找到更種不同賺錢的可能,是作者的建議之一。而要做什麼副業呢?做什麼都行,只要能賺到錢,遛狗、除草…等都行,但作者還是將副業簡單分為兩項:幫別人工作、幫自己工作,而作者比較建議是「為自己工作」,因為幫別人工作受限於一天能有多少的時間可以賣出,而為自己工作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是,也更能掌握自己的金錢與時間,掌握發展事業的機會。
盡可能投資
覺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作者其實很佛心,不藏私地說出自己在投資房地產及股票時的觀點及看法,也提供很多例子,但大多都是美國當地的例子,要運用還得另外做點功課就是了。不過他也提到許多的觀點,例如股票的複利的好處,及如何未來如何運用及提領投資收益生活,我覺得學到最多的就是被提醒了錢並不只是數字,他有價值,而且受到通膨影響,如何讓錢可以滾錢並且還能增加並保持價值,這就是投資的妙處了。
以上這七個步驟,是作者覺得幫助他達成他財務自由計畫的步驟。每個人的財富自由的定義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跟他一樣是希望可以提早退休,但有的人只是想要存到一筆可以去環遊世界的錢,這些都是可以的作為「財務自由」的訂定,最重要的是「要擁有自由」。
而你的自由是什麼呢?這個就由你自己決定,自由需要多少錢,由你說的算!也歡迎你留言或是私訊我的粉專,一起來討論這本書吧!如果你也讀過,也歡迎你跟我分享你的心得~
— — — — — —
你好,我是趴踢(Pa-ty),很感謝你觀看我的文章。
「言己,日常生活」是我用來記錄日常的頻道,也紀錄著那些你會感興趣的痕跡。歡迎你來到下方各平台,按個讚,追蹤或訂閱吧!期待與你的相遇~
Youtube:http://bit.ly/37viQ8V
Facebook:http://bit.ly/38D3ZKU
Instagram:http://bit.ly/2uHTmbi
— — — — — —